
模块四:源潮归舟载雪空
图片
若将仇英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四阶段,可为:漆工时期、临摹时期、自主创作时期与长卷创作高峰期(或称“长卷高产期”)。需说明,临摹与自主创作时期实相互交融,其作品多基于前人粉本架构,融入己意,然尚未能全然随心挥洒。直至所谓“长卷高产期”(此称谓乃笔者戏拟,实则其各阶段均有长卷问世),仇英因《子虚上林图》(即《上林图》)声名大噪,得以摆脱繁复订单束缚,倾注大量时间专攻周期漫长、技艺精深的巨幅长卷创作。
此转向正合仇英本愿:其一,《子虚上林图》的成功奠定信心;其二,他本人深嗜长卷的宏大叙事挑战。这使其终成中国画史上存世长卷数量最丰、成就斐然的巨匠之一。也正因此,他终于有机会倾力完成其心目中极具挑战性且堪为经典的风俗画巨制——其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名称: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作者: 仇英
创作时间:1543年
尺寸:28.5cmx1007cm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 明代
仇英约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客居昆山收藏家周凤来府邸时,萌生创作《清明上河图》之意。周氏虽藏逊于项元汴,然据载亦“多买法书名画…殆可充栋”(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使仇英得以饱览古籍古画,涵养日深。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在苏嘉一带流传甚广,仇英极易得见,更激发其创作冲动。
然其时仇英正为周母寿诞全力绘制《子虚上林图》(历时六年,1537-1542),故《清明上河图》计划暂搁,或仅作前期构思。《子虚》及《汉宫春晓》二巨制的成功,为其驾驭大制作积累了关键经验。《清明上河图》遂成为仇英发自内心、集理想与创造力之大成的巅峰表达。
此题材极契仇英所长:出身平民,深谙市井生活,描摹民众百态驾轻就熟;漆工经历赋予其精准刻画物象动态之能,为一般画家所缺;师承周臣、文徵明,人物画造诣深厚,无论单人或群像,情态动作皆精妙;界画技艺更胜张择端,建筑描绘工致严谨。
约五十岁(创作盛年)时,仇英以扎实功力和鲜明个人风格投入此作。身处文人画倡“诗书画三绝”之世,他扬长避短,择工笔重彩青绿技法,于人物、山水、界画领域实现突破,在明代独树一帜。《清明上河图》正是其艺术最成熟之体现,标志其晚期风格由工丽趋简淡,终归吴派脉络。
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以工笔重彩集山水、人物、花木、禽鸟、兵戎、御苑、楼阁之大成,描绘明代苏州盛世风华,尽展其卓绝才情。全卷结构严谨,布局疏密得当。青绿山水首尾呼应,自然流畅;人物情节与景致交融,气势恢宏。所绘1497个人物,虽小仅两厘米左右,却生动诙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御园、官邸、宅院、商街、店铺、拱桥等建筑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园林花木、禽鸟走兽点缀其间,生机盎然。社会百态尽收眼底,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名称:剑阁图
作者: 仇英
尺寸:横101.9cm,纵295.4cm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 上海博物馆
艺术时期: 明代
仇英以专精青绿山水著称,其《剑阁图》轴堪称代表作,全凭个人创作(无古本可摹)。该作深得诗意,技法上承南宋李刘画派之严谨,山石树木刻画精微,尤其峰顶结构繁复而层次分明。画面氛围凄冷萧飒(以赭、螺青为主色),反衬行人无畏险阻的勇气。仇英更将山水与界画完美融合,桥梁楼阁皆工致非常。
其色彩辉煌的秘诀在于独特技法:运用“罩染法”(底色干后覆透明色)并结合“三矾八染”(刷胶矾固色托色),使有限纯度的颜料叠加出艳丽效果。为避免色彩冲突,他巧妙运用浓墨轮廓线分割色块(如山石与树干交界),并辅以金银光泽色(如树枝积雪处涂银、山石点金)增添金碧辉煌之感,既醒目又和谐,强化了画面精神与视觉张力,确立了其明代青绿山水典范地位。
图片
名称:赤壁图卷
作者: 仇英
创作时间:1548年
尺寸:26.1cmx292.1cm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时期: 明代
仇英《赤壁图》是其青绿山水又一杰作,传世有辽博、上博绢本短卷及《石渠宝笈》著录纸本长卷。后者构图更丰,增山间夜景,以石青、石绿为主,布局爽朗,笔致工细,敷色清丽,技法纯熟,堪称佳作。
现存唯一具迹为辽博藏绢本(1548年作,91x26cm)。仇英一反惯常工丽画风,以淡雅笔墨描绘苏轼《后赤壁赋》意境:秋夜扁舟缓行于空蒙江天,远山近壁斜伸,杂木苍劲,营造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辽阔静谧。
然细品之下,画面流露的更多是仇英自身的娴雅适意,而非苏轼的孤冷旷达。这源于其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心境。此作虽为仿前人题材,却注入独特平和视角,成为其融合诗意与个人风格的典范。
图片
结语
后世评价中,常闻仇英之作“过工”之论。此固有成见,亦暗含文人画与院体画之争鸣。从“血染朱砂”的漆工生涯,到“焚膏摹尽千家粉本”的沉潜岁月,再到“桃夭劈破千峰墨”的独创时期,仇英虽得文人圈接纳,却难消其内里一份“高傲”——惯以“工致”之名,轻附“匠气”之评。
然驻足《赤壁图》前,方见真章。仇英早已褪尽浮名炫色,步入一种超然之境:非文人雅趣的平淡,而是直面人生本真的从容,一种足以消融一切偏见的笃定自信。
正所谓:“吾本桃源,笔锋所至,桃花自开。”
往期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彦青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快三如何看走势图打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